大家好,欢迎观看行业逻辑解密,今天我要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的是燃料行业的投资逻辑。
燃料电池是一种非燃烧过程的电化学能转换装置,将氢气(等燃料)和氧气的化学能连续不断地转换为电能。其工作原理是氢气在阳极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成质子和电子,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达到正极,与氧气在阴极反应生成水,而电子则通过外电路达到阴极,连续不断地反应产生了电流。
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燃料电池是发电设备而不是储能设备。锂电池是先通过充电将电能储存起来,当需要用电时再通过放电释放能量;而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释放能量,能够理解成一个“发电机”。
燃料电池没有一点污染、零排放,是真正的环保电池;与锂电池相比,燃料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更高,能达到三元锂电的两倍,应用在汽车上,燃料电池汽车的车重也就更轻盈;燃料汽车充5千克氢气便可行驶500公里,轻松跑赢锂电池,而且充氢时间只需3分钟,特斯拉作为纯电动汽车的佼佼者,其快充也要30分钟,普通家用充电桩一次充电更是需要数个小时;燃料电池汽车还能在零下30度到零上120度温度范围行驶,耐寒耐高温,这些都是燃料电池的优势。
燃料电池上游涉及氢气供应,包括氢气生产运输等,和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中最重要的是燃料电池堆;中游需要组装成燃料电池系统;下游再应用于各种发电装置、运输设备中,比如燃料电池汽车。我们在讨论燃料电池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燃料电池电堆,电堆由多个单体电池以串联方式层叠组合构成,电堆中有几个重要的材料和部件,包括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双极板、膜电极、气体扩散层、密封件等。
第一个逻辑是关于燃料电池行业发展阶段的逻辑。到目前为止,燃料电池还是处于非常早期的风险投资的试错阶段。日本是全球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力度最大,也是目前最领先的国家,占到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的8-9成,2017年日本燃料汽车销量约2500辆,预计到2020年会达4万辆,而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百万辆,我们从数据能够准确的看出燃料电池仅仅是一个刚刚兴起的状态,其他几个国家也都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尝试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
据媒体报道,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在2019年正式实施“十城千辆”推广计划,回顾动力电池汽车发展历史,在2009年的时候也有过“十城千辆”的推广计划,二者的政策描述大体一致,而当年对动力电池汽车来说也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我们会发现,从2009年的动力电池汽车到2019年的燃料电池汽车,扶持政策整整相隔了十年。
第二个逻辑是关于燃料电池价值增量的逻辑。燃料电池汽车比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不同之处主要是独特的燃料电池系统,这个电池系统约占燃料汽车成本的50%,而其中电堆成本约占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的60%。再进一步地拆分电堆的成本构成,几个重要的部件占比均较高,比如催化剂占比约23%,双极板占比约16%,质子交换膜占比约8%等,如果未来燃料电池能顺利产业化的话,那么这些产值占比较大的零部件,将有望获得比较大规模的附加值增长。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格外注意到,燃料电池技术仍在创新发展中,里面的技术部件会面临变革风险。比如目前较多使用的催化剂铂,单价昂贵,尽管生产者都在努力降低铂的使用量,但毕竟铂是贵金属,储量和开采量也都有限,于是我们观察到业界都在尝试寻找性价比更高的催化剂来代替铂,比如新兴PEM催化剂材料、生物酶催化剂、钴铱合金催化剂等,如果新技术、新材料在实际生产中颠覆了原有铂的使用,那么铂的投资逻辑也应随即改变,这也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紧密跟踪最新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变化并作出适当应对。
第三个逻辑是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未来5-10年将长期并存,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一种补充,它与纯电动汽车各有优缺点。燃料电池汽车在一些技术性能指标上优于纯电动汽车,但是它的充气配套基础设施还十分落后,投资一个加氢站的成本要达到1000-3000万元,投入代价较高,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兴建易燃易爆的加气站还有一定风险,而且很难达到足够的建造密度以满足未来全社会所有燃料电池汽车的需求。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购车后的使用成本要远高于纯电动汽车,加氢费用大约为0.6元/km,与燃油汽车相当,而纯电动汽车充电费用仅约0.08元/km,对于经济型使用频率来说,乘用车消费者可能更多地会去选择家里有充电桩,能方便充电又价格实惠公道的纯电动汽车。但是对需要有更高续航能力,更广泛作业区域,更高的能力密度,需要应对高温、极寒天气的商用车来说,燃料电池汽车会是更优的选择。
我们还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燃料电池预期与产业化进程可能会产生阶段性的不一致。燃料电池目前仍处于发展早期,投资者基于国家的政策扶持以及对燃料电池未来美好发展愿景而投资相关股票,相关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容易在概念的推动下出现大面积上涨,此现状在2014年的美股市场上出现过,美股普拉格能源曾经一度因为燃料电池的概念而暴涨,但是很快就因为难以快速实现产业化、长期的业绩亏损,导致股价从哪里涨起来又回到那里去。
当下A股市场中,投资者对于涉及到燃料电池概念的公司也普遍预期会有美好的前景,股价在这种概念影响下会在短期内剧烈地、快速地反映预期,但是这些涉及概念的公司,能不能快速地产业化放量,带来切实可观的经济效益,用业绩来消化估值,需要投资人紧密跟踪,只有能做出真实盈利的公司,其市值才能获得很好的支撑,从而给投资人带来稳定的回报,做不到的公司终究也只是个概念的泡沫。
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燃料电池行业的投资逻辑:未来5到10年,燃料电池不是替代锂电池,而会是两者共存;并且由于燃料电池的发展速度比锂电池晚了一个整整十年,考虑电池系统的技术进步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未来的5到10年有很大的可能性仍以锂电池为主。
燃料电池目前处在产业化的早期阶段,还没有见到规模效应,当下的投资更多地属于风险投资性质,投资人在不断地试错,直到未来进入规模化放量阶段,那些技术路线得到了认可,应用产品能够放量的公司能够分享燃料电池行业未来的时代红利。
第一个,历史逻辑在未来不一定完全复制,仅供理解行业价值变动的某种因果关系;
第二个,以上内容中所涉及或者举例的公司,还会受到自身业务的发展状况、估值水平的个性影响,在具体投资中还需结合每家公司的详细情况具体对待,这里不构成股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